- · 《青岛医药卫生》栏目设[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数据库[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收稿方[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投稿方[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征稿要[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刊物宗[05/19]
半个世纪专门为人“修心胸”,南充外科医生获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实习生 陈恩凤 一台较复杂的心脏手术往往持续5~10个小时,薄薄的柳叶刀下,生死就在毫厘之间。白大褂、口罩、眼镜、冰冷的金属听诊器和手术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实习生 陈恩凤
一台较复杂的心脏手术往往持续5~10个小时,薄薄的柳叶刀下,生死就在毫厘之间。白大褂、口罩、眼镜、冰冷的金属听诊器和手术刀。杨绍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56年来,专门为人“修复心胸”,扎根川东北大地,参与组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建川东北第一家心脏外科手术室,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75岁的杨绍福获得卫生健康从业50周年荣誉奖章。这次受到表彰的全省共有931名同志,年龄最大是出生于1904年的,盐亭县肿瘤医院王旭华,116岁高龄;从业时间最长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邓尚平教授,从业72年。
医学世家 小山村走出全乡第一个大学生
杨绍福出身在四川遂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中兄妹众多,父母都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杨绍福立志考上大学,当一名像父母一样的名医。
1964年,杨绍福高考考取重庆医学院。沉寂的小山村沸腾了,这可是全乡第一位大学生啊。杨绍福挑上全家半年口粮-----80斤稻谷,徒步20里山路去区粮站办理了转移粮食关系手续。9月6日,肩挑行李,由儿时伙伴陪同,跋山涉水,穿行田间小道,乘小木船渡过涪江,步行70余里赶到遂宁汽车站。第二天,乘客车抵达重庆牛角沱长途汽车站,辗转换乘2路无轨电车到达袁家岗,肩背被褥,手提行李箱、面盆、网兜,独自步行两公路路,终于踏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重医”是由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医学院)“西迁”而建,建校才9年,两栋三层南北教学大楼,四个阶梯教室,风雨球场当礼堂。八栋学生宿舍为三层楼的砖木结构,每间房安放三架上下铺床,外加一个小条桌住5-6位学员,木质地板无隔音层,上下楼梯的脚步声清晰可闻。全宿舍区2000多学生,仅有男女各一座蹲坑式公厕和只有几个水龙头的大棚冷水淋浴间和洗漱间。如此条件学生们也视为天堂,上海医学院“西迁”四百多名知名教授、专家给同学们传授各种专业知识。校园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1969年初,重医两个年级700多名师生分成数十个医疗队,分赴达县、邻水县各乡镇医院。1970年初,转战到川东万县、涪陵地区继续巡回医疗。杨绍福任忠县医疗大队副营长兼任拔山区医疗队长,入驻拔山区医院开展巡回医疗工作。1970年5月,杨绍福受命组建学院医疗总队直属中草药队,采药基地设在距马罐区20多公里的黄卿山顶金华农场。崇山峻岭,一条垂直天梯,手脚并用需要一小时以上才能登上山顶。山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当地管理者称偶有熊、豹等猛兽出没。蛇是常见的动物,人人手持木棍、砍刀开路。名贵中药材大多生长在丛林深处或悬崖峭壁之上,需冒险采集。实验用犬在当地购买,小白鼠由学校辗转送来。
没有毕业典礼,又奔赴新战场组建医院学校
1970年11月,受四川省教委指令,“重医”率先从各医疗队选派25名69、70级学生支援南充医专新校建设。从医疗队返校后简单地办理了离校手续,既无毕业典礼,又无毕业留影的特殊毕业人群,杨绍福等25人结束了大学生活,奔赴南充。当时的南充医专占地20多亩,教职工总数不足百人。仅有一栋工字型三层砖木结构教学楼,一栋办公、住宿综合楼。农舍式的干打垒就是教员们的宿舍。
建校之初,全校无一辆机动车,仅有一辆被大家戏称为“校长专车”—脚踏三轮运货车。大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肩挑背扛运沙石,修路,拉石滚子碾压路基,房基,3个月就建成了一栋砖混预制板结构的四层学生宿舍,为第二年招生做好准备,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漫长的建校、建院过程中,首批校友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和热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杨绍福先后担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大外科主任,胸心外科主任20余年。一手创建并发展壮大成为省级重点专科的胸心外科已拥有150多张病床的胸外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每年,重医都有不少校友毕业后来到川北医学院工作。他们秉承了重医人、上医人的优秀传统,为川北医学院发展壮大添砖加瓦,更为母校增光添彩。
获奖名单
工资担保救病人,30年后再感恩
文章来源:《青岛医药卫生》 网址: http://www.yywsgw.cn/zonghexinwen/2020/082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