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医药卫生》栏目设[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数据库[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收稿方[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投稿方[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征稿要[05/19]
- · 《青岛医药卫生》刊物宗[05/19]
多年研究终击败白血病,他却放弃专利,让患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基辛格 无情的刽子手——白血病 白血病,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俗称血癌。 在白血病的众多分类之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基辛格
无情的刽子手——白血病
白血病,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俗称血癌。
在白血病的众多分类之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叫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对人们来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名副其实的死神,而一旦患上这种病,就相当于看见了死神正在和你招手。
但在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这种烈性疾病已经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大多数的患者仅需通过“吃药吊盐水”就能基本痊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攻克早已经不是难题。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疾病的特效药在国内仅售13元。相比起《我不是药神》中每盒两万多元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神药,它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不幸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真正做到有药可医,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这项伟大成果的创造者正是我国的王振义院士,正是他花费多年时间,最终找到全反式维甲酸这一药物,攻克了这种白血病。也正是他,在发现药物之后没有申请专利,这才使得更多的患者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到药,从而获得“第二次生命”。
立志学医
王振义院士是我国著名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出生在一个动荡年代里,幼时的王振义经历了奶奶伤寒去世的重大打击。在那个伤寒就把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带离人世的时代,王振义思考起了疾病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也正因如此,医学探索的道路在王振义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种子生根发芽,高中毕业后,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免试进入震旦大学医学专业。在震旦大学,王振义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后来还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留在了学校的附属医院——广慈医院(后改名为瑞金医院)工作。
白血病的攻克一波三折
1.第一次挫折
刚上任白血病病房主任的王振义信心满满,定下“三年攻克白血病”的远大目标,但因为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对白血病认识的不足,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多名白血病人在他面前病逝。
面对失去这么多患者的残酷现实,王振义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本打算继续研究,却又不巧碰上了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动。他不得不中断当前的研究,配合各种职业调动。等到再次回到瑞金医院时,他已经到了近50的年纪。
2.第一次转折
时隔多年,王振义还是没能忘记自己当年立下的目标,病人们的痛苦和对求生的渴望一直存在王振义的脑海中,支撑着他继续对这项疾病的研究。这次他决心要和白血病斗争到底,用余生和它进行一场战斗。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王振义从一篇外文文献中发现,国外有学者提出用13顺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的新方法。
欣喜的王振义立即在全上海范围开始寻找‘13顺维甲酸’,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它们都无法生产13顺维甲酸,也只有一家药厂能生产全反式维甲酸。
3.第二次转折
无奈之下,王振义团队只能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实验。没想到,结果却是峰回路转,全反式维甲酸的治疗效果比13顺维甲酸高了10倍,是很好的特效药,临床效果也出奇得好。很快,这种药在临床使用中普及开来,很多病人也因此受益。
然而,研究的路途总是一波三折。在药物普及一段时间后,耐药性的问题又出现了,使用药物治愈的大部分患者在几个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发。
4.第三次转折
正当王振义为此感到头疼时,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的一项研究又使他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与张亭栋进行合作,将治疗时不会产生耐药性问题的亚砷酸注射液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使用制成口服药物治疗,这样制得的联合试剂被证实能使约80%的患者治愈,并且不再复发。这也意味着,可怕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终于
文章来源:《青岛医药卫生》 网址: http://www.yywsgw.cn/zonghexinwen/2020/1006/849.html
上一篇:热爱工作积极投身医疗卫生事业
下一篇:省卫生健康委调研组到我院调研疫情防控工作